估值计算全流程(从指标选择到TTM动态调整的完整方法论)
估值指标计算方法及TTM计算要点解析
一、核心估值指标计算方法
市盈率(P/E)
公式:市盈率 = 市值 ÷ 净利润 = 股价 ÷ 每股收益(EPS)
适用场景:成熟行业(如消费、制造业)中盈利稳定的企业。
案例: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,选取宁德时代(P/E 35x)、比亚迪(P/E 40x)为对标,取行业平均P/E 38倍。若目标公司净利润为2亿元,则估值 = 2亿 × 38 = 76亿元。
优缺点:数据易获取、操作简便,但依赖市场有效性,可能忽略企业独特性。
市净率(P/B)
公式:市净率 = 市值 ÷ 净资产 = 股价 ÷ 每股净资产
适用场景:重资产行业(如能源、基建)或资产价值稳定的企业。
案例:银行股估值常参考市净率,若某银行市净率为0.8倍,表明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。
优缺点:反映资产质量,但未考虑资产盈利能力。
市销率(P/S)
公式:市销率 = 市值 ÷ 营业收入 = 股价 ÷ 每股销售额
适用场景:初创企业或亏损企业(如互联网、生物科技)。
案例:某连锁咖啡品牌融资时,参照瑞幸单店估值300万元,现有50家门店,估值 = 50 × 300万 = 1.5亿元。
优缺点:避免盈利波动影响,但未反映成本结构。
现金流折现(DCF)
公式:企业价值 = ∑(自由现金流)/(1+WACC)t + 终值/(1+WACC)n
关键参数:加权平均资本成本(WACC)、永续增长率(通常≤GDP增速+1%)。
适用场景:现金流可预测的重资产行业(如光伏、基建)。
案例:某光伏企业预测未来5年自由现金流为4亿、5亿、6亿、7亿、8亿,永续增长率3%,WACC=10%,估值结果约120亿元。
优缺点:理论严谨,但依赖参数假设,需动态调整。
二、TTM(滚动市盈率)计算要点
定义
TTM(Trailing Twelve Months)指过去12个月的财务数据,动态反映企业近期业绩,避免季节性或单一年度数据失真。
计算公式
市盈率TTM = 当前市值 ÷ 过去12个月净利润
或 = 当前股价 ÷ 过去12个月每股收益(EPS)
数据来源:财经平台(如Wind、同花顺)直接提供TTM数据,或手动计算最近4个季度净利润之和。
计算步骤
示例:某公司2024年Q1净利润1亿元,2023年Q4净利润0.8亿元,Q3净利润0.7亿元,Q2净利润0.6亿元。
TTM净利润 = 1 + 0.8 + 0.7 + 0.6 = 3.1亿元
若当前股价为50元,总股本10亿股,则TTM-EPS = 3.1亿元 ÷ 10亿股 = 0.31元/股
市盈率TTM = 50 ÷ 0.31 ≈ 161.29倍
注意事项
调整非经常性损益:若某季度净利润包含资产出售收益或诉讼赔偿损失,需剔除以反映持续性经营利润。
加权平均股本:若股本在TTM期间变动(如增发、回购),需按时间权重调整EPS计算。
行业适配性:科技股TTM市盈率通常较高,公用事业股较低,需结合行业平均水平分析。
周期性行业:TTM可能受行业景气度影响显著,需结合历史数据判断合理性。
动态更新:每季度财报发布后,需替换最旧季度数据重新计算TTM。
三、估值方法选择与交叉验证
方法选择矩阵
互联网企业:优先关注GMV(商品交易总额)、DAU/MAU(日活/月活用户数)。
制造业:聚焦产能利用率和EBITDA利润率。
初创企业:采用可比交易法,参考近期同类企业融资案例。
交叉验证原则
至少使用2种方法相互印证(如DCF结果需落在PE区间内)。
每季度更新对标公司列表及参数假设。
对WACC、增长率进行±20%敏感性测试,评估估值波动范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