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票“做T”全攻略从入门到实战的降成本技巧
股票中的“做T”是指通过日内交易,利用同一股票当日价格波动实现低买高卖或高卖低买,从而降低持仓成本或获取差价收益的交易策略。其核心逻辑是利用T+0交易规则(中国A股虽为T+1,但通过已有持仓可变相实现日内回转交易),通过分时图中的价格波动捕捉交易机会。以下是具体解释与操作方法:
一、“做T”的两种模式
正向做T(先买后卖)
适用场景:持仓股票当日低开或盘中急跌时。
操作步骤:
早盘观察股价分时图,若股价低于昨日收盘价且出现企稳信号(如成交量萎缩、分时线拐头向上),可买入与持仓量相同的股票。
待股价反弹至分时均线或压力位时,卖出原有持仓,完成差价套利。
示例:持有1000股某股,成本价10元。早盘股价跌至9.8元时买入1000股,午后反弹至10.2元时卖出原有1000股,持仓成本降至9.6元(未考虑手续费)。
反向做T(先卖后买)
适用场景:持仓股票当日高开或盘中急涨时。
操作步骤:
早盘股价高于昨日收盘价且出现滞涨信号(如分时线背离、成交量放大但股价不涨),可卖出部分或全部持仓。
待股价回落至支撑位或分时均线下方时,买回相同数量的股票,降低持仓成本。
示例:持有1000股某股,成本价10元。早盘股价涨至10.5元时卖出1000股,午后回落至10.2元时买回,持仓成本降至9.7元(未考虑手续费)。
二、“做T”的关键要点
严格控仓
每次做T的仓位建议不超过总持仓的50%,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被动满仓或空仓。
例如:持有2000股,单次做T最多操作1000股,保留1000股作为底仓。
精准择时
结合分时图、成交量、K线形态等技术指标判断买卖点。
常见信号:
买入信号:股价跌破分时均线后快速收回、MACD底背离、成交量萎缩至地量。
卖出信号:股价冲高回落、K线出现长上影线、成交量放大但股价滞涨。
设定止损止盈
止损:若做T失败(如买入后股价继续下跌),需在跌破支撑位(如前低、整数关口)时及时止损,避免损失扩大。
止盈:单次做T收益目标建议设定为1%-3%,达到目标后立即卖出,避免贪心导致利润回吐。
避免频繁交易
做T需支付双向手续费(买卖各一次),频繁操作可能侵蚀利润。
建议每日最多操作1-2次,且仅在有明显价差机会时出手。
三、“做T”的适用场景与风险
适用场景
波动性高的股票:如科技股、次新股等,日内价格波动幅度大,做T空间充足。
震荡市:大盘横盘整理时,个股日内波动更易把握。
持仓股被套:通过做T降低持仓成本,加速解套。
风险警示
踏空风险:若卖出后股价未回落,可能错失后续上涨行情。
手续费成本:双向交易需支付佣金、印花税等,需确保差价收益覆盖成本。
操作失误:若判断错误(如低位卖出、高位买入),可能导致持仓成本不降反升。
四、实战案例(以正向做T为例)
背景:持有某股1000股,成本价20元,当前股价19.5元(昨日收盘价)。
操作:
早盘股价低开至19.2元,分时图显示成交量萎缩,股价企稳。
买入1000股,成本增至39200元(2000股×19.6元,含手续费)。
午后股价反弹至19.8元,卖出原有1000股,收入19800元。
剩余持仓1000股,成本降至19.4元(39200元-19800元=19400元,19400元÷1000股)。
结果:通过一次正向做T,持仓成本降低0.6元,若股价后续反弹至20元,可提前解套并获利。
总结
“做T”是一种通过日内交易降低持仓成本的策略,适合有一定技术分析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。其核心在于精准择时、严格控仓、设定止损,避免因贪心或操作失误导致损失。对于新手而言,建议先通过模拟盘练习,熟悉分时图走势和交易规则后再实盘操作。
上一篇:年利率的计算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