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压氧舱上市公司全景扫描医疗企业与市场博弈
涉及高压氧舱业务的企业虽未形成单一主业板块,但部分公司通过医疗设备布局或健康产业延伸进入该领域:
1. 威奥股份(605001.SH)
业务布局:依托高铁技术优势切入大健康产业,2022年完成微高压氧舱研发,推出单人O舱和多人方舱产品,技术路径聚焦民用微高压氧疗。
市场表现:2025年股价累计下跌7.95%,近30日跌幅12.58%,显示市场对其大健康转型的短期观望态度。
技术亮点:产品适配康复机构、企业健康中心等场景,填补民用氧舱技术空白,但需验证市场接受度。
2. 国际医学(000516.SZ)
医疗资源:旗下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配置高压氧舱等10个医技科室,形成“医疗+设备”协同模式。
财务表现:2025年股价累计下跌1.73%,近30日跌幅21.19%,扣非净利润持续亏损(2023年-4.99亿元),反映医疗主业盈利压力。
战略价值:氧舱业务作为康复治疗配套,支撑医院综合服务能力,但需依赖整体医疗板块扭亏。
3. 康德莱(603987.SH)
产品布局:高压氧舱已实现京东线上销售及出口以色列,2024年Q3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0.16%,显示海外市场拓展成效。
市场表现:2025年股价累计下跌7.81%,近30日跌幅11.41%,反映市场对医疗器械出口依赖度的担忧。
竞争优势:作为医疗器械平台型企业,氧舱业务与输注耗材等形成产品矩阵,降低单一业务风险。
4. 盈康生命(300143.SZ)
设备配置:旗下运城医院配备可容纳30人的大型高压氧舱,满足重症康复需求。
财务特征:2025年股价累计上涨11.79%,但扣非净利润未披露,需关注医院运营效率提升。
战略定位:氧舱业务作为肿瘤治疗、康复医学的补充,强化综合医疗服务能力。
5. 澳洋健康(002172.SZ)
设备基础:澳洋医院配置高压氧舱等大型设备,国产1.9大气压氧舱定价30万元/台,较进口产品价格优势显著。
市场表现:2025年股价累计上涨10.06%,但扣非净利润未披露,需验证成本控制能力。
增长逻辑:通过性价比策略抢占基层医疗市场,但需警惕低价竞争对毛利率的侵蚀。